新睿云

> 行业动态 > 哪些产业支撑云计算的发展?

哪些产业支撑云计算的发展?

作者/来源:新睿云小编 发布时间:2019-08-08

一、细分场景下的突围:政务与金融

在行业应用上,当前,我国云计算的应用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府、金融、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传统行业渗透,各大云计算厂商纷纷进军行业云市场,行业云进入到了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如今政务行业已经成为各大云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根据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政务云发展白皮书》,目前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已接近300亿元,全国超九成省级行政区和七成地市级行政区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政务云平台,政务云用云量增长迅猛,超过了传统产业、金融、互联网等其他行业。

云计算1

这样一块市场自然吸引了互联网、IT企业、基础电信企业这三类云服务提供商,但它们竞逐的原动力并不相同:

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互联网系希望从未被‘开垦’的政务数据中探索、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基础电信系希望借助政务云摆脱其工具属性——数据通道,沉淀出有用的数据价值;

而以华为和浪潮为代表的IT企业则是着眼于他们的通信设备,为未来5G技术的应用修路铺桥。

此外,在金融云市场方面,银行纷纷建立科技公司,兴业数金、融联易云、招银云创、建信金融、民生科技等银行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在银行云方面发力。云上金融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特别是小型金融机构。

对于小型金融机构,它们在起步阶段并没有投资硬件网络数据中心等建设的能力。一方面,它们没有资本进行投入;另一方面,它们没有技术能力搭建平台。所以金融云对它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可选的必要途径。

2013年,阿里巴巴率先推出金融云服务,为金融行业提供完整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2014年,腾讯云开始帮助微众银行搭建基础架构,提供金融云服务。无论是最早进入的阿里金融云,还是后来发力的腾讯金融云,两者服务的金融机构迄今均有几千家。

互联网系云产品主要以公有云服务为主,但对于某些金融机构来说,它们出于安全性和稳定性,一般不会考虑用公有云。根据监管规定,银行关键核心应用不能放在公有云上,互联网系云产品一般承接银行的非核心系统,虽然阿里和腾讯也在积极开拓银行类客户,丰富私有云、专有云等产品类型,但仍需要一定时间磨合和改造。

这也就给初创企业及其他厂商的私有金融云解决方案提供了契机。比如UCloud一直将自己定位为技术服务商,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AI和大数据在内的技术服务能力,这更加迎合产业互联网时代对云计算厂商的价值要求。

不只局限于云计算,而是提供综合技术能力,特别是大数据和AI的技术平台能力,是第三方云计算玩家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公有云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云计算是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中国企业对云计算解决方案仍存在种种忧虑。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坚持原有公有云服务,并未有使用新公有云的意向。但仍有近三成的企业表示有此意向或正在考虑更换新公有云平台。

云计算2

总体来看,安全问题、兼容性问题、现有技术不够成熟以及成本控制问题是企业对于公有云服务最担心的一些因素。而其中,安全问题无疑是绝对大数企业最关注的,在接受调查的近4000个样本中,有过半企业明确表示了对公有云安全性的担忧。因此,消除企业用户疑虑的关键是提高安全手段,这是云服务提供商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稳定性问题是让企业用户感到为难的一大困扰。对于云服务提供商而言,提高技术水平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的关键。除此以外,配套支撑条件仍待完善,企业上云后咨询、培训等配套服务仍有待加强。

三、得开源者得天下

2018年10月,IBM和Red Hat(红帽)共同宣布达成最终协议,IBM将收购Red Hat所有未发行和已发行的普通股,总企业价值约340亿美元。这是IBM迄今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也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三大交易,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全球科技界的高度关注。

IBM官方把这场收购形容为“将改变一切”。IBM董事长兼CEO罗睿兰(Ginni Rometty)对外声明说:“IBM将成为全球第一的混合云提供商。”

IBM看中红帽,并不是单纯出于产品互补的考虑,它更看重其在开源领域的影响力和开源的发展。

微软“苦追”GitHub也是出于相同的目的。同月,微软以75亿美元收购全世界最大的开源软件代码库和开发工具服务商GitHub,震惊科技圈。作为面向开源和私有软件的代码托管平台,目前GitHub共服务超过150万家机构,汇集了2800多万名个人开发者,托管了8500多万个代码库。

像这样一个符合开发者“调性”的活跃社区,它的巨大价值就在于它能让微软更好地与数千万开发者接触。收购消息发布后,微软CEO纳德拉第一时间转发Twitter:Microsoft + GitHub = Empowering Developers(微软 + GitHub = 赋能开发者)。

IT生态基本都是围绕开源展开,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到区块链到AI,它们的核心基础软件都“长在”开源软件上。结合过去一年的两场重量级收购,开源对云计算的价值不言而喻。

四、2019年云计算趋势预测

研究公司Market Research的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 2700亿美元。而在这承上启下的2019年,我们又该如何重新认识云计算,重新分辨它的方向和价值?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思路:

1:产业互联网成为“氢弹”

云计算的出现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引爆云计算的原子弹,那么产业互联网对于云计算来说,将是威力大之数倍的氢弹。

产业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厂商的价值将从计算服务商转向技术服务商,在云计算外提供AI、大数据、IoT等技术能力,还要针对各行各业的特性,量身定制面向行业、场景和业务的专属解决方案。这不是任何一个或者几个玩家可以做完的,这意味着云计算产业链会更长,竞争局势会更加复杂。

云计算市场现状已经是群雄逐鹿,而不是寡头割据。仅仅是国内公有云IaaS领域,除了BAT外,华为、戴尔、新华三、浪潮、三大运营商及以UCloud为代表的中立玩家都在垂涎这个市场。说到底,4300亿的超级大蛋糕,不是任何一个或者几个玩家可以吞下的。

产业互联网核心是ICT与OT技术的融合,其中云服务作为“先锋”的价值如今已经尽显无疑。廉价的存储和充足的计算能力是阿里产业互联网崛起的关键驱动因素,通过提供的云存储、大数据和大计算功能,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让云服务充当连接设备和企业物联网的最大推动力。

云计划是开胃菜,产业互联网才是最大的蛋糕,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其实是BAT各自试图打开产业互联网大门的钥匙。云是发力产业互联网的“加速器”。

2:边缘计算崛起

据Gartner称,到2025年,80%的企业将关闭其传统数据中心,而这个数据在2018年则为10%。由各种业务需求驱动的数据处理是这种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由于边缘计算处于云计算炒作周期的高峰期,在标准和最佳实践得以确定之前,尽管还有很多可能的错误出现,但其主流方向基本已经奠定。

由此看来,目前全球云市场仍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巨头之间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而尽管亚马逊的优势仍无可匹敌,但面对众企业的虎视眈眈,谁会成为将亚马逊拉下王座的超级云巨头,目前还无法给出答案。

3:贸易摩擦不影响企业出海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东南亚市场被激活、国内竞争加剧市场饱和……国内云厂商正被种种因素激励着走出国门,在各地建立数据中心,这与AWS、Azure、谷歌云的全球化云战略是一致的。

此前,阿里云曾传出暂缓在美国的扩张,但在云栖大会期间,前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向媒体证实:阿里云“没有停止扩张”。新的2019,腾讯云、华为云、金山云等厂商的出海设点是不可逆的大方向。

4:开发者价值进一步放大

无论是微软和IBM的巨资收购,还是阿里腾讯相继开源技术博得开发者的喜爱,这一切都在证明开源社区的强大价值。传统的自建模式已经过时,而开源与共建不仅有助于技术的提升,更有利于产品的售卖,一举两得。

5:传统制造业被重点关注

技术和制造业看似截然不同,但它们正在走向融合。数十年来,IT和工业投资首次出现同步上升趋势:用IT技术创新制造业变革,用制造市场反哺云计算的更进一步。

未来30年,智能技术将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推动企业从规模化、标准化转向个性化、智慧化,彻底重塑传统制造业。

6:生态决定未来

云计算天生自带做企业服务的属性,生态也是其与生俱来的特征。云服务实际上是通过云服务将传统产业的数据和系统进行升级。资本和技术已经让云计算巨头们建立了两道护城河,而其生态优势更让中小企业以及后入场的厂商绝望。生态之战其实已经打响。

IBM的业务特征一直是服务大型企业,而且基本都是由自己主导服务,面对复杂而多样的中小企业客户需求,IBM并没有服务的经验,也缺乏广泛的合作伙伴去服务客户,因此它就不得不退出公有云市场,转而收购红帽跟公有云厂商进行合作,布局混合云市场。

相反地,3Q大战后,腾讯从低头做产品中“觉醒”,开始构建与第三方伙伴共同为用户提供价值的生态,随着越来越多合作伙伴进入这个生态,建立共同服务用户的平台的云服务应运而生。

前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在著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就强调了互补企业因素的重要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靠一个或几个单品去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靠整个生态系统大家一起上。

而这种生态耦合,除了在企业内部布局,也一直在朝着以下两个方向整合:

垂直扩展:推出带有行业特征的通用解决方案,解决客户需求个性化与云计算服务标准化的矛盾;

关联扩展:当服务的链条上涉及到公司的够多,云计算就能进行关联服务的整合。

亚马逊、阿里云,它们都在通过成熟的生态合作计划,将业务从互联网行业不断拓展,逐渐进入政府服务、工业等传统产业之中。任何一家公司都只是云生态中的一棵树,参与方各有定位和侧重点,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为了做大生态,平台主导者需要放低姿态来吸引各类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加入。华为轮值CEO郭平曾表示,在云平台蛋糕中,华为只拿1%,其他都是盟友的。逻辑很简单——只有共同将生态做大做强,平台主导者才有利可图。不对等的合作关系无法长期深度捆绑服务和应用,虽然生态可以快速扩张,但很难做深做精。

总之,对于企业客户来说,一旦使用了某家的云计算企业服务,由于数据迁移成本、接口变更成本都十分高昂,它们未来很可能就和这家云平台深度绑定在一起。正是出于这个目的,阿里云、腾讯云正积极通过服务自己生态体系中的上下游企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原有业务生态。

2019是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的关键一年,对蓬勃发展的云计算而言,这也是市场洗牌的重要一年。

在这一年,云计算将赋能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度过“寒冬”,为日后崛起打好技术基础;而对于在中国市场争斗的各大云计算服务商,庞大的机遇和巨大的风险也始终是并存的。云计算市场离决出胜者的那一刻,正越来越近。

热门标签
new year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400-1515-720
投诉与建议
{{item.description}}

—您的烦恼我们已经收到—

我们会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您的手机

请耐心等待